薛兆东(又署昭东),字雲水。1969年出生于原山东诸城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东镇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研究院院长,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,潍坊青年书协副主席,潍坊书法院宣传部主任,潍坊市政协委员。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“中国金融十大青年书法家”。
作品在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、中国书法家协会、中央电视台、西泠印社、山东省书协、中国金融书协等单位主办的书法展赛中获奖入展数十次,其中获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、农行杯全国首届中国书法电视大赛二等奖、全球华人书法大赛三等奖、庆祝北京奥运会纪念碑林征稿金奖、中国书协培训中心“第八届教学成果展”获优秀奖、首届全国农村信用社书画作品展一等奖、首届个体私营(民营)企业书法展优秀奖、中行杯第二届全国金融书法篆刻展最高奖、西泠印社汉字文化创意大赛毛笔类佳作奖、2008山东省书法美术摄影大展优秀奖、山东省社会文化“星光奖”等。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中国书法“兰亭奖”艺术奖、第五届全国百家精品展、第三、四届全国正书大展及新人展、纪邓展、建党展、西狭颂展、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、首届中国书法楹联展等。
出版有《薛兆东书法作品集》、《薛兆东隶书千字文》、《中国金融名家系列—薛兆东卷》。在《中国书法》杂志、《书法导报》、《作家报》、日本《书道》杂志、台湾《中国美术》杂志、《美术大观》杂志、《中国书画报》、《青少年书法报》、《书法艺术报》等20余家全国书法专业报刊发表作品或专题介绍。
本乎汉魏,兼采当时——薛兆东书法管见
刘兆彬
近年来对薛兆东书法有所关注,对他的各种书体都感兴趣——特别是隶书和行草,这些字给我带来了快乐。他是创作者,我是鉴赏者,虽然不能亲历烹调的甘苦,但能品出菜肴的美味,作为一个“吃客”来说,当然会笑逐颜开。
薛兆东书法的继承和创新,可以用“本乎汉魏,兼采当时”八个字来概括。本乎汉者为隶书,本乎魏者为行草,这是薛兆东隶书和行草书的根本。兼采当时,就是受时代风气影响,体现了时代书家的精神面貌。
薛兆东的隶书取法的对象是汉隶,主要是东汉碑版隶书,其次才是简、牍、帛书法。这一点从他隶书的基本体势上可以看出来:其隶书的基本结构,是东汉碑版,即汉隶成熟时期的隶书样式,笔画形式,有简牍帛书的成分。他对《张迁碑》、《礼器碑》、《鲜于黄碑》和秦汉简牍等名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,在“笔意”上,薛兆东隶书兼具《礼器碑》的遒劲、《张迁碑》和《鲜于璜碑》的质朴雄强、《曹全碑》的温润秀雅。
薛兆东的行草书承二王书风,临习了大量晋唐、宋元的经典作品。这也是“蜂子采蜜”的办法,只要花中有蜜,那便去采!采得百花酿成蜜,至于谁来品尝已经是后话了。其行草之小者,以王羲之、孙过庭书法为本,稍大者,取法黄庭坚、王铎等。所以,他的小行草精致,大行草恣肆,都不乏“书卷气”。读他的行草,等于和读书人对话,总感觉“文绉绉的”。
其书有本有源,还有时代精神。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,他参加了“中国书画函授大学”的书法班。后来,他又到清华美院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过书法,还参加过不少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。这样,形形色色的当代书法家和书法艺术展出形式的影响,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自己了。没有一个书家能够脱离自己的时代,像赵孟頫那样“复古”的人也不能!他学王羲之,依然带着元代的特色。所以,重要的不是逃避时代的影响,而是批判性地“深入当代”、介入现实,对当代艺术精神、艺术形式要有深刻的理解、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弃择,以便选取其中既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部分,把它们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。简单说,就是要“弃其糟粕,取其精华”。他选择了那些继承了古典书法技法、精神的书家为邻为伴。这是难能可贵的,也是他的书法路数能够始终保持“雅正”的关键。